第2章 《爱心传递》
《残梦锁山情未央》第二章爱心传递在那遥远而宁静的山村里,叶瑾的脚步从未停歇。
每一个落日余晖的傍晚,每一个晨雾弥漫的清晨,她的身影穿梭在蜿蜒的山路上,带着对孩子们无尽的关怀,开始了一次次触动心灵的家访之旅。
当她踏入小刚的家门,眼前的景象让她心头一紧。
破旧的房屋里,光线昏暗,小刚正蹲在地上帮着奶奶生火做饭。
小刚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留下他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叶瑾拉着小刚的手,轻声询问他的学习和生活,眼神中满是疼惜。
来到小美的家中,小美正趴在一张摇晃的小桌上写作业,微弱的灯光下,她的眼睛努力地盯着书本。
小美家的经济条件极差,连一盏像样的台灯都没有。
叶瑾默默地记下了这一切,决定为小美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然而,小雨的状况最让叶瑾揪心。
小雨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跟着年迈体弱的爷爷奶奶生活。
那间土坯房在风雨中显得摇摇欲坠,家里几乎没有一件完好的家具。
叶瑾看到小雨穿着补丁的衣服,瘦小的肩膀过早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泪水忍不住在眼眶中打转。
从那一天起,叶瑾对小雨投入了更多的关爱。
课堂上,她总是格外留意小雨的眼神,只要小雨稍有困惑,她便会立刻走到她身边,耐心地讲解。
课后,叶瑾会专门为小雨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她弥补知识的漏洞。
在生活中,叶瑾更是无微不至。
她会定期给小雨带来新的书包、文具和课外书籍,让小雨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
看到小雨的衣服破旧,叶瑾会给她买漂亮的新衣服,亲手为她穿上,告诉她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疼爱。
记得有一个寒冷的冬天,小雨的鞋子破了,脚趾头都露了出来。
叶瑾心疼不己,第二天就给小雨买了一双温暖的棉鞋。
当小雨穿上新鞋的那一刻,她的眼中闪烁着泪花,那不仅仅是因为温暖,更是因为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关爱。
为了让所有孩子都能共同进步,叶瑾绞尽脑汁,成立了学习小组。
起初,这个计划并不顺利。
有些孩子觉得自己被拖累,有些孩子则因为害羞不敢向别人请教。
但叶瑾没有放弃,她一个一个地找孩子们谈心,讲述团结和互助的意义。
终于,孩子们的心被叶瑾的真诚所打动。
学习小组逐渐活跃起来,教室里常常能听到孩子们热烈讨论的声音。
成绩好的孩子主动分享学习方法,成绩差的孩子也努力追赶。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提高了成绩,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叶瑾深知,孩子们的世界不能只有学习,还应该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于是,她精心策划了一场绘画比赛。
比赛那天,阳光洒在校园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兴奋地拿起画笔。
小雨画了一朵盛开的向日葵,她说那代表着希望和阳光,就像叶瑾老师带给她的感觉。
叶瑾看着孩子们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心中满是感动。
诗歌朗诵活动也同样精彩。
孩子们用稚嫩而真挚的声音朗诵着经典的诗篇。
当小宇朗诵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全场都安静了下来,大家都被那深深的情感所打动。
叶瑾的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一天夜里,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
叶瑾正担心着第二天的课程,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
打开门,只见一位村民披着雨衣,手里拿着一捆刚刚采摘的蔬菜和几个热乎乎的鸡蛋。
“叶老师,这是我们家自己种的,给您补补身子。
说完,村民转身消失在雨中。
又有一次,叶瑾生病卧床。
迷迷糊糊中,她听到外面传来嘈杂的声音。
原来是孩子们自发组织起来,来到她的窗前,为她唱歌,希望她能快点好起来。
那纯真的歌声,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叶瑾的心田。
还有一次,叶瑾在教室里发现了一个手工制作的小风铃,上面挂着一张张写满祝福的纸条。
那是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她的感激和喜爱。
叶瑾知道,自己己经成为了这个山村的一部分,她与孩子们、与村民们的心紧紧相连。
这份爱,如同山间的清泉,源源不断,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