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一语点醒梦中人
黄应勇的父亲决定带着全家人前往遥远而神秘的西双版纳定居。
这一去,便是两年多的时光。
在西双版纳这片充满异域风情和自然魅力的土地上,他们一家开始了新的生活。
起初,一切都显得那么新鲜有趣,独特的风土人情、壮丽的自然风光让他们流连忘返。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渐渐回归平淡。
每天清晨,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洒在简陋的房屋上,唤醒了沉睡中的一家人。
黄应勇和他的父母忙碌地准备着简单的早餐,然后各自出门工作或是操持家务。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没有太多波澜壮阔的故事,只有柴米油盐的琐碎和平凡。
尽管他们努力工作,但收入始终微薄,仅能维持基本的生计。
每个月月底,看着那所剩无几的存款,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力感。
存钱变得如此艰难,未来似乎遥不可及,仿佛被一层厚厚的迷雾笼罩,让人看不到一丝曙光。
这种平凡而又拮据的生活,让黄应勇的爸爸感到迷茫和沮丧。
他时常会想,难道自己的人生就要这样一首庸庸碌碌下去吗?
可是面对现实的压力,他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现状。
于是,日子就在这种无奈与挣扎中缓缓流逝……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那一天黄应勇的爸爸妈妈还是正常的上班,他们去山上摘了很多的咖啡,将咖啡称给老板,老板又将这批咖啡卖给另外一个外省的老板,那个老板是来自安徽亳州的,因为没有人协助装货上车,就叫黄应勇的爸爸妈妈帮这个老板上车,那个老板也跟着一起装货,由于货量太大,中途他们停下来休息然后抽烟,抽烟的时候就闲聊了起来,老板问黄应勇的爸爸——黄春林,说:“你们老家是哪里的?
黄春林答“我们是马关旱谷地的 陆老板又问:“你们那个地方能盛产什么?;黄春林答到“我们那个地方的话除了种玉米和稻谷剩下的就是种点砂仁但是种玉米和稻谷很是费力,一年到挣不到钱,不说,还温饱都很难,风调雨顺还能解决一下温饱,如果遇上点老天不给饭吃的年头,还有可能饿肚子!陆老板很诧异的说“你生在一个能种砂仁的地方,你还来这些地方干什么?来这些地方撑死也只能解决温饱,靠打这点工能发家致富,跟白日做梦差不多……那一天干活回来,黄春林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那晚上黄应勇的爸爸总是睡不着,他一首想着白天陆老板说的那些话……。
从那一天开始,黄应勇的爸爸暗自下定决心,要回到旱谷地,要回来种砂仁发家致富,并且告诉他妈妈,我们要努力挣钱,攒钱回家发展砂仁才能发家致富……过了三个月,黄应勇的爸爸妈妈又卖掉家里舅舅送的那只猎犬,加上那两年存下来为数不多的积蓄,打道回府,回到了旱谷地!回到老家——旱谷地,黄应勇的爸爸就就都带着一家人离开了村子到小白河岸边建了幢土基房,在那里养鸡鸭,种庄稼,种砂仁……最主要的就是集中精力种植砂仁,开始了他的致富之路!黄应勇的父亲是一个极其勤奋刻苦之人。
只要天空放晴,他便会毫不犹豫地扛起锄头,迈着坚定的步伐前往那片荒地,开始辛勤地开垦土地。
每一寸土壤都被他精心耕耘,仿佛这片土地就是他生命中的全部希望。
而一旦下起雨来,他也不会停歇片刻。
趁着雨水滋润大地的时机,他迅速投入到砂仁的种植工作当中。
那些砂仁种子,如果能够从亲戚朋友那里讨要来一些,他绝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若实在无法讨要,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他也会果断选择购买。
不仅如此,家里养的鸡长大后,他会细心挑选出体型健壮的拿到集市上去售卖。
然后,再用这来之不易的卖鸡所得钱款去购置更多的砂仁种条子回来栽种。
同样地,当家中鸭蛋积攒得多了,他也会不辞辛劳地带着它们去到街头叫卖。
换回的钱财,依旧是用来购买砂仁条子继续播种。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
经过整整三个寒暑的不懈努力与坚持,当初种植砂仁的面积从一无所有逐渐扩展至几十亩之广,甚至接近上百亩!
在后面的不长的日子里,在一个卖砂仁的季节,村里的人突然发现,黄应勇家到处是砂仁,到扯砂仁的时候,黄应勇的爸爸叫亲戚来帮忙扯砂仁,简首惊吓到所有的亲戚和朋友……扯下来的砂仁,有接近百数袋,请了好十几匹马驮到街上卖,十几匹马每天一转驮了两三天时间,才全部送到小坝子街上,然后统一出售!据说那次卖砂仁,共计卖了36000多元人民币,那是在99年,旱谷地那个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地方……黄应勇他们家回到旱谷地重新建了大瓦房,并购置了,村里第一台电视机,和村里第一台碾米机,成为村里第一家万元户。
家大业大,人也忙碌,大家在旱谷地,小家在小白河的家未曾敢放过,因为产业都在小白河。
为了方便看电视,黄应勇的爸爸还去越南购置了一套家用水冲螺旋发电机!因为小白河不通电……自己拉电线到小白河也是不小的成本,因此选择自己购置一套家用水冲螺旋发电机。
黄应勇到了应该上学的年纪,他爸爸妈妈把他留在旱谷地,周末才回去小白河带两个弟弟……我和黄应勇是同学,那个时候周末我去放牛也会去小白河找黄应勇玩,有时偷偷的跑去游泳,有时是去他家看电视,看到太阳快落山才回来下腾放牛场赶牛回家。